5月13日,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浙江省金融服務人才政策舉措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溫暖,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長楊民,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潘廣恩,浙商銀行副行長徐蔓萱,杭州市余杭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朱紅丹介紹這方面的有關情況,并回答提問。
駱莉莉:
各位記者朋友:
下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金融服務人才工作,全力營造最優人才生態走在全國前列。今天我們專門邀請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溫暖,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長楊民,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潘廣恩,浙商銀行副行長徐蔓萱,杭州市余杭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朱紅丹,請他們共同為大家介紹這方面的有關情況,并回答提問。
下面先請溫暖副部長作介紹。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溫暖: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
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浙江人才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各大媒體的報道有高度、有熱度、有溫度,為全省人才工作營造了濃厚的氛圍。去年以來,全省11個市全部實現人才凈流入,杭州、寧波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分別居全國第1、第2位,全省新引進大學生96萬人,比上年增長88.9%,人才集聚上揚態勢強勁。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廣大媒體不畏風險,深入一線,深度報道人才戰線工作,生動講述廣大醫護人員和科研工作者抗“疫”故事,匯聚了正能量,提升了美譽度,影響帶動更多人才關注浙江、選擇浙江、落戶浙江。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期間,賦予浙江建設“重要窗口”的新使命新目標,對我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7方面具體要求,希望浙江化危為機,招引人才,加快建立健全能夠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體制機制,打造全球投資避風港和人才蓄水池。當前,省委人才辦會同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有關單位迅速反應,果斷行動,升級服務,逐步打出人才工作系列“組合拳”,制定實施“人才工作8條”“金融服務人才20條”等,為人才送去“雪中炭”“及時雨”,幫助人才紓困解難,促進人才穩健發展。
下面,根據發布會安排,我重點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省金融服務人才等有關情況。
一、加強資本對接服務,讓人才融資“融得到”。人才的核心優勢是創造價值,金融的核心要義是保值增值。近年來,我省圍繞“融資難”這個痛點,不斷深化“人才+資本+民企”這篇對接文章,積極引導銀行資本、創投資本、財政資金等各類資本向人才集聚,為人才創業創新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一是引導民營資本向人才流。針對“人才有技術缺資金、民企有資本缺技術”這一雙重矛盾,我省連續10多年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推動民企與人才精準對接、合作共贏。目前,全省2600多名省級引才計劃人才,近60%來自民企一線。二是引導銀行資本向人才貸。2016年率先在全國成立首家人才銀行,目前已從杭州試點推廣到全省范圍,已從浙商銀行拓展到杭州銀行、溫州銀行等商業銀行,專屬人才群體的銀行服務產品越來越豐富。目前僅浙商銀行已向人才授信貸款80多億元。三是引導風投機構向人才投。在全國率先組建第一支以人才命名的海邦人才基金,該基金已投資80多家海外人才創辦的企業,其中已上市10家。當前全省創投機構近3000家,投資人才成為我省創投行業共識。很多地方人才資本對接實現常態化,天天有路演、處處有對接,被人才譽為“天使之城”。
二、加強信貸支持服務,讓人才貸款“貸得起”。人才最大的資本就是創新和信用。針對人才企業可抵押物少、創業風險大等問題,我省創新推出“人才貸”“人才險”“人才保”等“一攬子”服務,并通過補貼、降息、減費等方式,讓人才貸款貸得到、用得起。一是優化升級“人才貸”。根據人才信用貸需求較大的情況,今年將人才信用貸額度由以往最高1000萬放大到不設上限。去年12月在全國率先成立首家人才小貸公司,為人才提供隨借隨貸、周轉靈活的小額貸款。二是探索推行“人才險”。去年底,全省范圍“高層次人才企業創業支持保險”已通過銀保監會備案,形成了研發人才責任險、研發失敗補償險、人才健康險等保險套餐,有效降低創業風險成本。杭州余杭區已先行開展“人才險”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受到人才好評。三是創新設立“人才保”。建立政策性擔保機構和商業銀行的風險分擔機制,為人才企業提供增信服務。省20條金融支持舉措,明確規定擔保費率最高不超過1%/年。目前省擔保集團為人才提供的在保余額有3億多元。
三、加強疫情應急服務,讓各類要素“續得上”。根據省委“兩手硬、兩戰贏”要求,省委人才辦會同金融、人社等部門,主動上門服務,下派服務專員,強化資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促進人流、資金流、物流等有序循環轉動起來。一是強化資金要素保障。針對優質人才企業,簡化審批手續,上浮信貸額度,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針對具有發展潛力但暫時出現困難的,開辟綠色審批通道,提供應急貸款;針對暫時無力還款的人才企業,采取延期還款、分期還款等措施,保障人才企業資金正常周轉。二是強化人才要素保障。實施更加靈活的引才方式,全省上下聯動開展云招聘活動,大力引進企業復工復產緊缺急需的各類人才。截至5月12日,全省共組織大型線上招聘會942場,上線用人單位11萬余家,推出應聘崗位110多萬個,投遞簡歷人次近180萬,初步達成意向40余萬人。三是強化政策要素保障。發揮財稅支持政策作用,對符合政策的人才企業和團隊,加快人才政策兌現。有的地方延長人才企業資助周期,允許人才企業或團隊延長時限享受創業項目資助、房租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
四、加強上市培育服務,讓人才企業“穩得住”。人才企業創業周期長,上市周期平均需要10年。為進一步加速人才成長,我省積極整合銀行、風投、券商等資源,開展組團式、個性化服務,推動人才企業與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接,切實以充沛的金融活水激發出更強勁的人才活力。一是升級打造“國際人才板”。2016年在全國率先成立“人才板”,為人才企業提供股權融資、股改培訓、上市輔導等專業服務。當前,抓住省股交中心作為全國唯一區域性股權市場改革試點契機,加快推動人才企業進入“浙江科創助力板”,助推人才企業進入更高層次資本市場。截至2019年底,150多家海外人才掛牌企業,平均營收從掛牌前100多萬到620多萬元,年均增長率達144.5%。二是實施人才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去年8月,新組建人才企業上市服務聯盟,重點幫助人才企業對接行業資源,加快人才企業上市步伐。截至目前,省級引才計劃人才共創辦425家企業,整體發展態勢較好,其中境內外上市20家,近年擬上市企業35家,尤其科創板設立以來,人才企業上市步伐明顯加快。三是發揮省創新引領基金作用。直接將人才創業項目納入基金投資項目“白名單”給予優先支持,加速人才企業創新發展。
人才服務永無止境,金融服務大有可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打造人才生態最優省份目標不動搖,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機遇窗口期”,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爭搶國際高端人才,升級人才服務舉措,激發各類人才活力,成就人才發展事業,為建設“重要窗口”貢獻更多人才智慧和力量。
一要更大力度。今年正式啟動實施頂尖人才“鯤鵬計劃”,目標未來5年,在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先進制造等領域集聚100位左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靈魂人物”。與以往人才項目相比,“鯤鵬計劃”有四個鮮明特點:一是不唯帽子。不簡單以帽子取人,關鍵看在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研究、產業化應用研究等方面是否處于世界前沿,活躍在創新創業一線。二是不唯資歷。注重引進支持青年杰出科學家,明確40周歲左右的杰出人才要引進30名左右。三是靈活評審。改變以往個人申報、集中評審的方式,強化用人單位主體作用,不設申報時限,即時申報,即報即審。四是頂格支持。全面改革支持激勵機制,不搞“一刀切”,堅持按需配置,因人供給,上不封頂,強化財政資金連續穩定支持。針對頂尖人才和團隊,我們將集成政策資源,升級金融支持舉措,會同省財政廳設立“鯤鵬基金”,引導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頂尖人才。
二要更加普惠。按照普惠金融要求,進一步擴大人才金融服務范圍、放大服務群體,進一步提高人才、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一方面從橫向上進一步擴大服務群體,既重點支持“鯤鵬計劃”頂尖人才,也逐步拓展到面廣量大的創新創業人才;既先行支持海外高層次人才,也逐步覆蓋到本土人才;既積極支持創業人才,也逐步延伸到創新人才,切實讓更多人才享受到金融政策紅利。另一方面從縱向上進一步延伸服務鏈條,圍繞人才發展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鏈條金融服務,針對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等不同階段人才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人才企業的服務支持力度,精準滴灌,助力發展。另外在人才住房、子女教育、醫療服務等方面給予更多傾斜支持。
三是更優服務。人才服務數字化、移動化、便利化是重點發展方向。去年5月人才服務云平臺開放運行以來,點擊總量已突破210萬人次,吸引來自62個國家、國內33個省市337個城市人才訪問,服務網上辦事人才1.2萬余人。當前,重點聚焦人才創業創新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開發建設人才服務云平臺2.0版,進一步加強服務事項和服務資源歸集,簡化服務流程,打造集人才招引、人才落戶、人才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網上綜合體,努力實現人才服務“一網通辦、一網辦理”。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杭州之聲記者:
提問一下杭州余杭區。余杭區在去年11月“國際人才月”上推出了“人才創業險”,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到現在也半年多時間了,實施半年以來,產生了怎么樣的一些影響呢?謝謝。
杭州市余杭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朱紅丹:
感謝記者朋友對余杭的關注和支持,也感謝省委組織部人才辦給余杭這次機會向大家介紹余杭的人才創業險的情況。應該說這些年,余杭的經濟社會取得了較快的發展。2019年度,余杭主要的經濟指標位列全省區縣市的第一,同時我們的人才總量,特別是海外高層次人才的總量和增量也走在全省前列,被評為人才工作的先進區縣市。
總結余杭這些年的發展,得益于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產城融合,而且一直堅持這樣的一個方針。人才創業險是去年11月在國際人才月上推出的一項舉措,也是余杭區委區政府構建熱帶雨林式人才生態,打造長三角南翼國際高端人才特區的一項重要舉措,是降低人才創業風險、持續激發人才創業激情的創新嘗試。這項工作自推出以來,我們認為產生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
一是為人才解決了創業的后顧之憂。這也是我區設立“人才創業險”的初衷。我們根據人才創業項目初期“高難度、高投入、高風險”特點,在余杭區委組織部(人才辦)、區科技局、省銀保監局余杭監管組的共同推動之下,聯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浙江分公司,針對通過我們杭州未來科技城評審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推出了科研保、創客保、科創E保等人才的創業險種,主要是針對項目研發失敗,經認證給予研發費用的賠償和創業團隊的生活補助等兩項保障。人才創業險保額最高可以達到1000萬元,年費率最低至3%,創業人才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購買相應的險種。同時,我們還明確對通過評審的人才項目,由區財政給予每年3萬元的保費補助,其中對市級D類以上的人才項目給予最高每年5萬元的保費補助。對特別優質的人才項目可一事一議,給予最高30萬元的全額保費補助,為人才承擔了創新創業初期的風險,也有效地保護和激發了人才的創業熱情。
二是對項目產生了較強的集聚效應。通過“人才創業險”,政府和保險公司共同為人才保駕護航,讓他們有能力、有財力持續探索創業,這一點比保險本身產生了更為深遠的影響力。經過半年的發酵,“人才創業險”的政策紅利正在不斷釋放,持續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項目來余杭落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區推出了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項目的云評審和云路演,吸引了來自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397個海外高層次人才項目參加云評審,相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長了31.2%,面對疫情逆勢上漲,我們認為人才創業險的推出也是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政策的乘數效應。
三是為余杭厚植了雙創的肥沃土壤。“人才創業險”進一步完善了人才創新創業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體系,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創業人才的廣泛歡迎。人才險首單購買企業賽元生物公司負責人表示,“這個‘人才創業險’對于我們就像給汽車買了保險一樣,給了我們一往無前的底氣和迎難而上的勇氣。”杭州未來科技城高層次人才促進會會長、海牛環境科技董事長陸僑治先生表示,“對于很多初創型的企業來說的確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余杭區的人才創業險給人才吃了一顆定心丸,起到了穩定心理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區已經有17家初創人才企業購買了人才創業險。后續我們將進一步擴大“人才創業險”試點范圍,爭取讓更多的人才項目享受到“人才創業險”的政策紅利,讓“你來創業,風險我擔”這句口號喊得更加響亮,也將我區“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對人才的承諾進一步落到實處,切切實實幫助解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夠在余杭工作安心、創業舒心。謝謝。
浙江日報記者:
剛剛聽了發布會介紹,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牽頭參與制定金融服務人才20條支持舉措。能否請楊行長作個簡要介紹?另外在支持人才創業創新上具體還有哪些政策亮點?也請您介紹一下,謝謝。
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長楊民:
感謝你的提問。我們很高興看到,浙江已經成為吸引人才創新創業的一個高地,但是我們也知道,人才創新創業往往都有一個特點,他們有知識、有才干,但是缺資本、缺資金、缺資產,這三個“缺”一直以來都成為影響人才創業創新的一個障礙。怎么有效打破這個障礙,對人才這個特定的群體給出定向的、傾斜的、硬核的和有影響力的金融舉措,我想這是我們這四個部門聯合印發文件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我認為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五個方面的特點,也是亮點:
第一個方面是體現了全方位的金融綜合保障。人才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在每一個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金融需求,有的時候更適合尋求風險投資的介入,有的時候更適合銀行信貸的支持,有時候更需要融入資本市場。因此我們這個文件整合了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擔保等各類金融資源,目的是為人才創業創新提供“應貸盡貸、應保盡保、應投盡投、應擔盡擔”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第二是充分反映了對金融總量的保障和供給??偭渴腔A,有總量才能更好地實施政策的傾斜和結構的優化。人民銀行要靈活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的政策工具,設立專用的額度,優先支持人才企業發展。今年以來,浙江省積極向人民銀行總行爭取政策支持,用足用好中央銀行的3000億、5000億,還有現在正在進行當中的1萬億的低成本資金政策,這其中也惠及了一批人才企業。同時,今年也將支持金融機構發行雙創、小微專項金融債500億元,募集的資金優先用于人才企業的信貸投放。
第三方面是面向人才企業定制專屬的銀行服務。在服務專業化方面,推廣人才銀行的服務模式。目前在我們浙商銀行、杭州銀行這些機構都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也鼓勵商業銀行“以人定貸”,對人才可以憑借他們的學歷證明、創業計劃、項目可行性認證來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在產品精準化方面,提高信貸額度。對初創企業的人才企業,原則上可以獲得1000萬額度,成長期原則上可以達到5000萬額度,在資本市場掛牌的企業貸款上不封頂。對創新人才企業還貸模式這方面,貸款最長期限可以達到10年,最長給予3年還息不還本的寬限。在融資的模式多樣化方面,著力破解人才企業的抵質押融資的難題,鼓勵向人才企業發放信用貸款。特別要充分發揮人民銀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的優勢,支持訂單、倉單、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推廣商標權、專利權、股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融資,要支持金融機構對人才企業開展投貸聯動業務,支持銀行與外部的投資公司、各類基金開展投貸聯動的合作。
第四個方面是加大直接融資的支持力度。在股權融資方面,要發揮“鳳凰行動”投資基金的作用,支持人才企業在主板、中小板、科創板、創業板上市,推動浙江“人才板”的升級,降門檻、減費用、簡程序,對人才企業的相關費用減半收取,審核時間不超過10個工作日。在發債融資方面,人民銀行要加強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合作,推動人才企業發債融資。在基金投資方面,要更充分發揮省創新引領基金的作用,研究設立鯤鵬人才產業基金,對人才企業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給予支持。
第五個方面,外匯、保險、擔保等金融服務要同向合力。在外匯金融服務方面,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省分局要把人才企業納入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支持人才企業開展跨境投融資業務。在保險服務方面要推進設立人才創業險,鼓勵開展專利保險試點。融資擔保服務方面,要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人才企業優先提供融資性擔保,擔保費率最高不超過年化1%,并降低或取消反擔保的要求。
以上五個方面既是我們這八個部門聯合印發文件的特點和亮點,也更體現了我省金融部門積極支持浙江省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的決心。我主要介紹這些,謝謝。
中新社記者:
想請問地方金融監管局潘局長,剛才聽了介紹,我省已初步形成“人才保”“人才貸”“人才板”等全鏈條金融服務體系,請問近階段我省在人才金融服務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和打算? 謝謝。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潘廣恩:
謝謝記者的提問。您剛才提到的這些內容是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做。在省委組織部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兩方的共同協調下,我們最近幾年做了四項金融人才服務方面的創新:一是設立了全國第一個人才險,就是高層次人才企業創新支持險。并且經過我們協調,已經獲得中國銀保監會的正式備案,所以可以正式運行。第二就是省委組織部和我們金融局一起協調,設立了由我局批準全國第一個浙江人才貸款公司,這是全國唯一的一個。第三個,由省委組織部和我們省金融監管局共同牽頭協調,最后由省金融監管局批準的浙江省國際人才板,是全國區域性資本市場當中唯一的國際人才板。第四個方面,也是由省委組織部和我們省金融監管局統一協調設立了全國第一家浙商人才銀行,相關的情況我下面再做一些簡要的介紹。
在人才險方面,我局經過和浙江銀保監會溝通協調,聯合了7家保險公司制定了相關工作方案,推出了浙江高層次人才創業支持保險,和海外人才健康醫療保險,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和創新之憂,推動浙商保險推出高層次人才創新支持險,這些都是走在全國前列,而且也都是由中國銀保監會備案通過,所以現在已經是一支合法的金融產品。
下一步,一是我們將加強排摸,通過在“海高會”平臺發布相關的保險產品,推動與高層次人才的對接。第二,強化差異化服務能力,進一步豐富高層次人才的保險品種。第三,拓寬服務范疇,對現有高層次人才服務綜合集成,更好地向全省其他高層次人才進行推廣。在人才小貸方面,作為全國第一個人才小貸公司,我們是監管部門,也是批準單位,他不光可以貸款,還可以投資,還可以股權投資,設立在未來科技城,是全國創新投貸聯動的資本市場全鏈條的服務,還有股改、財務顧問這些都可以,而且還推動線上貸款,推動海外人才還沒到來之前就可以線上APP上進行申請,所以有很多創新。而且浙江人才小貸公司將來會逐步推廣到全省。
第三個方面,剛才您問到的,就是我們省金融監管局監管的國際人才版。國際人才板設在我們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是我們全國第一個為海外高層次人才服務的國際人才板,也是我們省金融監管局批準,也是省委主要領導親自開板的。設立以來,剛才溫部長也講了,一大批企業掛牌、融資、股改,對接資本市場。舉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一個人才企業安恒信息,在上市過程中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和問題,我們組織了工作專班,實際上就是我牽頭的,我們跟證監會的核查組、交易所、證監會發行部三路出擊,最后終于把他成功推上市,現在是我們浙江科創板最好的上市公司,股價273塊,現在市值205億,非常成功的一個案例。
所以我們進一步加大國際人才版,為人才上市專門提供綠色協調機制,為上海證交所科創板在浙江設立科創助力板和區域性股權綜合改革試點進行無縫對接,為我們高層次人才走向資本市場提供堅實的服務。我就介紹這些。
浙江經視記者:
我想請問浙商銀行,浙商銀行的“人才銀行”是如何服務人才客戶的?有哪些特色做法?謝謝。
浙商銀行副行長徐蔓萱:
謝謝記者的提問。浙江是一個適宜生活、適宜創業的好地方,吸引了大量來自全球各地的優秀人才。他們來到浙江后,無論是生活還是創業,都需要各類金融服務。浙商銀行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浙江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為這些高層次人才提供滿意、專業的金融服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機會。根據浙江省委、省政府人才工作總體要求,在省委組織部和省金融辦的倡議和指導下,浙商銀行于2016年推出了“人才銀行”服務。這是全國首個專門針對高層次人才的金融服務品牌,為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專屬的金融顧問服務。
四年來,“人才銀行”已服務了500余戶高層次人才客戶,累計貸款投放超過80億。2019年,“人才銀行”進行了全面升級,推出了“人才支持貸”、“人才惠”、“人才卡”三款專屬金融產品,構建了“個人金融+企業金融”的全方位綜合金融服務體系。
高層次人才創業多在高科技的新興行業,研發周期長、資金耗用大,而且通常沒有抵押物,這就使得他們較難在早期獲得銀行融資。針對這個痛點,我們專門定制了一款“人才支持貸”產品。對于創業初期的人才客戶,憑借人才證明文件、商業計劃書和營業執照,就可以申請最高1000萬元的信用貸款,無需抵押,流程簡便,從提交貸款申請到資金到賬平均只要3天左右時間,貸款資金可以線上提款、實時到賬、隨借隨還,不僅用款方便,而且切實減少了企業的融資額度和使用天數,從實質上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對于產品已經研發成功,但需要資金擴大生產的,可向浙商銀行申請最高5000萬元的信用貸款,業務審批享受綠色通道,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助推企業快速步入正常經營軌道。
除了貸款支持外,我們還創設了“人才惠”這個服務產品。通過設立專門的基金,可以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人才客戶提供針對性的股權融資。我們也會適時的邀請專業的風投機構共同參與。這種投貸聯動的模式,既發揮了我們銀行在客戶資源、資金供給等方面的優勢,又滿足了企業多渠道獲得融資、實現資本市場規劃等訴求,是債權加股權的一條龍服務。
針對人才個人,我們還推出了一款人才專屬的高端定制銀行卡,也是目前國內較少的一款支持外籍人士辦理的銀行信用卡。憑借這張“人才卡”,人才客戶不僅可獲得最高30萬元的個人信用貸款,可隨借隨還,還可以享受我行的購房貸款利率優惠、各類手續費減免,以及私行客戶權益等服務。
除了上述產品外,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特色金融工具來為人才客戶服務。比如我們通過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幫助企業盤活應收、應付賬款,解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問題。目前,我們“人才銀行”服務范圍已覆蓋省內的11個市地,其中杭州地區26家網點機構,均可以辦理人才銀行業務。我們將盡全力為人才提供“專注、專業、專屬、專享”的金融服務。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駱莉莉:
謝謝。今天的提問就到這里,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各位發布人和記者朋友,謝謝大家。
電話:0571-57127030
郵件:gtvictory@yahoo.com